都邦保险
尊敬的用户您好,欢迎来到都邦保险!
| | |

消费风险提示

以案说险:“李鬼” 现形记:消费者遭遇冒牌保障单的维权之路

       当前,保险市场产品与服务日益丰富,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也花样翻新。消费者务必擦亮双眼,谨慎甄别,以防落入不法分子精心包装的陷阱。近期,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机构冒用保险公司名义或使用相似名称,销售所谓“保障服务”的案例,其行为正如“李鬼”冒充“李逵”,严重误导消费者,以下案例为您敲响警钟。
       张女士是一位普通车主,在其车辆保险即将到期之际,接到了一家名称与某保险公司高度相似的“汽车服务公司”的推销电话。电话中,该公司销售人员信誓旦旦地表示,他们能够提供汽车保障服务,保障范围与保险公司一样,而且价格更为优惠。在价格优势的吸引和销售话术的攻势下,张女士放松了警惕。随后,销售人员通过微信向张女士发送了一份所谓的“保障单”,并指导她完成了支付。张女士在查看“保障单”时,虽然发现该单据与以往保单存在细微差别,但被销售人员以“这是公司新推出的电子凭证版本,核心保障内容与传统保单差异不大”为由搪塞过去,张女士便未再深究。
       事后,张女士驾车出行不慎发生交通事故。车辆受损严重,庆幸的是人员并无大碍。她第一时间拨打了 “保障单”上的客服电话,希望能获得相应的损失补偿。但令她意想不到的是,电话那头的客服人员态度冷漠,对后续流程含糊其辞,并且提出了诸多苛刻的要求。尽管张女士按照要求一一准备,可此后却陷入了漫长的等待。张女士多次联系该汽车服务公司,却始终得不到满意的答复。
       意识到情况不妙的张女士,开始怀疑自己购买的这份“保障单”是否存在问题。她决定联系与汽车服务公司名称高度类似的某保险公司客服进行核实。该保险公司在接到张女士的反馈后,高度重视此事。经专业人员仔细查看张女士提供的“保障单”,确认该单据并非其公司出具,并且也从未与这家汽车服务公司有过任何合作,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向张女士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此类汽车服务公司并不具备金融监管部门颁发的保险业务经营许可,其销售的“保障单”并非保险产品,不受《保险法》保护。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往往面临维权困难、损失难以得到补偿的局面。
       最终,在该保险公司的建议和协助下,张女士收集了付款凭证、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
       风险提示:
       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请消费者在购买保险及类似保障服务时,务必做到一是认清机构资质,选择正规的保险公司和合法的销售渠道;二是仔细查看相关合同条款,确认提供方名称、凭证编号等关键信息;三是不要轻信“低价”“优惠”等不实宣传,保险产品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远低于市场水平的价格很可能对应的是责任缺失或虚假承诺;四是若对所购买的产品存在任何疑虑,请立即通过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或线下营业网点进行咨询核实。

2005-2021 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吉ICP备17006075号-1 本网站已支持IPV6

版权所有 © 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 Dubon Property & Casualty Insurance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122号